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关于持续深化成都芯谷法定机构改革的 实践与思考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6-23   查看次数:

成都芯谷是成都市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重要支撑也是成都市首批法定机构改革试点之一,2018年起开启了对法定机构改革的有益探索。本次调查研究,旨在客观分析成都芯谷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取得的主要成效,系统梳理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认真审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持续深化法定机构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形成更加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2018年,成都市委提出在产业园区探索开展法定机构试点,成都芯谷被确定为全市首批4试点之一。经过两年酝酿,2020324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成委厅〔202015号);325日,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作出《关于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1229日,市政府按照一机构一规章原则,颁布《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209号),设立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以下简称发展服务局),2021120正式挂牌运行

2021年以来,发展服务局全力抓好机构组建、机制创新、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四件大事成都芯谷电子信息产业规模7亿元扩大到656亿元,实现全口径税收3.54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3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8个、协议总投资23亿元新入选全省5+1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致力打造国际科创人才首选地、中国电子信息新一极、成都未来公园城市新典范。

二、法定机构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建立专业灵活管理体制,变派出机构法定机构”。按照专业、灵活、高效原则,围绕决策、执行、监督科学设计制度体系,提高运行效率。一是建立决策机制。成立成都芯谷建设领导小组,由双流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执行副组长,区级有关部门、属地镇(街道)、国有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审议和决策成都芯谷发展战略、政策计划、产业规划等重大事项,确保高位协调、高效推动。二是组建执行机构撤销成都芯谷管委会,依法设立发展服务局,登记为机关法人,实行局长负责制的法人治理模式。由市政府令方式赋予9类法定职责,区别于政府部门和园区管委会,兼具政事企三合一职能,更具权威性、稳定性。围绕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综合协调等职责自主设置规划建设部、战略研究部6个内设机构建立紧凑高效的扁平化运行执行机构。三是创新监督模式。实行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一线监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层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年度工作述职制度,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年报,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感知度,确保机构运营安全。

(二)建立开放灵活用人机制,变身份管理岗位管理

实行企业化组织管理方式,推行全员竞聘、以岗定薪,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一是创新选人用人制度。赋予发展服务局选人用人自主权,实行以员额总控+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取消编制管理,妥善安置涉改机关事业身份人员20人,积极推行岗位竞聘,面向全区遴选副局长3名,通过公开选聘、猎头招聘等方式面向全球引进紧缺专业人才25,平均年龄31岁,硕士以上学历占70%干部队伍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特点凸显干事创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实施薪酬体制改革制定《负责人薪酬管理实施细则》《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全面实行工资总控、自主分配,总体以2020双流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薪酬平均水平的1.5—2倍计算年度薪酬基数,强化绩效考核,建立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以岗位业绩为依据的分配标准吸纳人才、释放动能三是完善日常管理机制。制定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6+1制度规范》,建立会议学习文秘工作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抓制度落实闭环机制。编制《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目标分解表》,建立一表呈现目标任务分解体系,确保目标明确、靶向推进。制定《员工管理办法》《员工考核细则》,持续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推动工作务实高效开展。

(三)建立精准有效保障体系,变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坚持企业需求导向,精准对接企业所想、发展所需,强化涉企服务,推动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一是强化政策服务。根据产业门类、发展阶段、企业规模等因素,聚焦企业发展痛点、断点、堵点,分类出台《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等专项产业政策,制定研发载体产权分割管理办法,精准匹配企业发展需求对重大项目实施一企一策个性化精准服务,制定项目政策扶持组合包安排专人带政策上门服务,真正让政策精准覆盖到企业、发挥好作用。二是强化政务服务建成3000m2企业幸福中心和双流区人才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按照能授尽授原则,将区级部门181项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下沉成都芯谷办理,实现企业就近办、一次办。建立企业服首问责任制发展服务局全员参与50重点企业一对一专班服务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化专业服务。组建成都芯谷集成电路共治理事会,发挥龙头企业行业风向标和产业定盘星作用,激发企业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积极性。联合重庆市南岸区共同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互联网数字产业基金,会同建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企业普惠与定制债权类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三、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成都芯谷法定机构改革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和实践,客观存在边想边干、边干边完善的情况,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配套制度和探索运行的问题《关于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管理暂行办法》为发展服务局设立运行搭建了基本框架,但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并未及时建立配套制度,在改革落地过程中,发展服务局仅能参考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有关规定进行探索,与政府部门在财务、人事方面进行对接存在一定难度,机构运行缺乏规范性。

(二)园区统筹和决策机制的问题目前,发展服务局仍在既有行政体制框架内运行,涉及成都芯谷片区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利用等重点事项依然由双流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决定,决策链条较长,部分区级部门在履职过程中没有与发展服务局形成有效联动,作为园区开发建设主体,发展服务局仅列席会议,其战略定向、统筹协调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放权赋能和职责权限的问题对比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山东青岛在规划权限、用地指标及土地基金收入等方面对法定机构的赋能举措,成都市和双流区尚未制定发展服务局授权赋能清单,资源要素、管理权限等下放力度不够。目前,发展服务局主要承担协调、统筹、招商等公共服务职责,相较一般的园区管委会并未拥有更宽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权限,在承接规划管理、土地利用、项目管理、园区运营等法定职责上与改革预期存在一定差距。

(四)目标考核和效果评价的问题在发展服务局运行效果评价方面,仍参照传统园区管理机构采用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的单一模式,基本沿用改革前成都芯谷管委会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现行效果评价方式与发展服务局法定机构的管理体制、灵活高效的运行模式、大胆创新的内在要求不相匹配,已不能适应甚至制约成都芯谷高质量发展。

四、深入推进法定机构改革的几点建议

着眼推进成都市法定机构改革行稳致远和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深入汲取成都芯谷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深化法定机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坚持依法依规,市级层面由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根据《指导意见》制定配套措施,区级层面由区政府根据《暂行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对法定机构的法人治理模式、职责权限、经费保障、人事薪酬等规定进行细化明确,为法定机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片区决策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将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园区建设发展相关的决策权充分授予法定机构,建立健全法定机构分级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各级会议主要任务、召开方式、决策权限,推动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用地出让方案、规划设计方案等全部在法定机构内自主决策,缩短决策链条,推动各类事项高效决策、有力执行。

(三)推动管理权限下放。坚持放权赋能,根据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阶段、产城融合度等特点,采取一区一放、分区赋权、垂直下放方式,将控制性详规审批权用地指标单列管理土地基金收入市级部分返还等市级管理事项下放产业园区,为法定机构在市场环境中独立发展充分赋能,增强造血能力

(四)创新效果评价体系坚持目标导向,改进传统考核评价模式,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按照聚焦主业、突出量化的考核原则,围绕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和法定机构职责量身定制考评体系,实施法定机构专项考核,细化明确产城融合、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对外影响等方面考核指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法定机构运行情况、管理层履职情况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价,建立法定机构年度工作述职制度,促进法定机构专业履职、专注发展。

(五)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由组织部门统筹,定期组织产业部门、要素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优秀干部人才到法定机构交流学习、挂职锻炼,一方面帮助法定机构市场化选聘人才熟悉招商引资、规划编制、项目促建、功能配套、政策兑现等工作流程,增强法定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另一方面为机关事业干部提供园区建设第一线、经济发展主阵地的实践锻炼平台,促进干部人才干事创业、实践历练、成长成才。(双流区委编办 供稿)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