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锦江区创新事业编制银行管理模式 推动事业编制高效有序流转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1-28   查看次数: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中心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成果,破解编制资源结构性供需矛盾,按照市委编办工作安排,锦江区从一般事业编制着手,深入研究创新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模式的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探索建立空编单位、编制银行、需求单位的编制周转工作机制,解决有编不用无编可用矛盾并存的现实困境。通过建立健全预先支取、按期归还、随减随收等相应制度规范,推动实现编制资源高效使用、有序流转,打破编制一核定终身的思路怪圈,为锦江区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机构编制保障。

一、问题症结:高速发展带来的供需矛盾

2012年核定事业编制总量以来,锦江区一般事业编制总量基本维持不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卫生疾控事业需求、社区人才选聘、退役士兵安置等诸多因素,导致事业编制需求持续增长,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一是编制存量“捉襟见肘”。2012年核定事业编制总量期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编制和待分配事业编制未纳入统计范围,导致锦江区事业编制总量五城区最少。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锦江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主城区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日益增长,事业人员规模不断增加,近年来全区一般事业编制临近满编,空编数长期在低位徘徊。截止2023年底,全区一般事业编制空编不足50名,编制资源极度稀缺。

二是资源配置“旱涝不均”。编制资源在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不够合理,一边是全区未超编事业单位空编超过150名,有的是因招录标准较高自设置以来从未录用过事业人员,有的是因职责弱化、人员减少导致空编难补,编制使用效率低下;一边是因街道事业单位调整合并和退役士兵安置造成部分单位超编达130余名,人员编制流转效率低下,“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现象并存。机构编制评估尚未全面铺开,事业单位改革迟迟未开展,通过编委会调整全区事业单位编制分布存在论证困难、时效性差,影响事业人员岗位设置等现实问题,创新事业编制周转模式迫在眉睫。

三是“量入为出”难以为继。2021年事业编制周转困难初现端倪之际,锦江区即组织探索创新事业编制管理方案,寻求破题手段,先后提出“零空编”管理、“量入为出”计划用编等创新方案,促进编制资源有效管理、高效流转。但碍于事业人员岗位设置创新难以突破等现实问题,“零空编”管理并未正式施行。而“量入为出”的计划用编,仅解决了区级层面推进“1+3+3”产业发展对事业编制的迫切需求,落实了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尚未破解“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并存的矛盾现实。加之近年来,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幅度明显增加,社区人才选聘次第开展,用编数量超过减员数量,“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所显现。3年来,全区事业人员因退休、离职等因素自然消化100余名,但通过公招、安置等途径新进人员近200人,原有不多的事业编制底数也消耗殆尽。

二、解决方案:问题导向推动的机制创新

鉴于全区事业编制周转难的现实困境,锦江区委编办积极破题,学习借鉴先发地区先进经验,试点编制“借贷”模式,参照政策性银行“统一计划、指标管理、统筹统还、专款专用”的管理方式,创新形成“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有放有还、周转使用”的事业编制使用管理新模式。

一是搭建管理平台,建好“中转站”。在机构编制管理上跨界运用经济管理、金融管理理念,以区机构编制信息中心为基础,搭建锦江区事业编制银行管理平台,建立空编单位、编制银行、缺编单位的运行机制不突破编制总量,不改变编制所有权,通过使用权重置盘活分散于各单位的存量编制资源,增加编制的流动性和使用率,提升整体使用效能。将全区事业编制总量控制后的待分配编制作为“准备金”,参考银行“存款”方式,将全区空编单位存入的闲置编制作为“流动金”,允许满编单位在一定条件下“预支”使用周转编制,集中力量保障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及民生安全领域重点工作,推动沉淀在各单位的编制活起来、用起来、动起来。

二是完善配套机制,划定“边界线”。坚持系统化设计、制度性规范、全流程管理、分领域推进,联合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建立“1+N+1”制度体系,即1个《锦江区事业编制银行章程》管总,N个涉及事业周转编制预支、监督、使用的办法指导具体操作,和1个新招录事业人员培养管理的实施方案拓展应用场景,规范事业周转编制的“条条框框”,从存、取、管、借、还、督等多角度,对事业编制实施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明确按期“还贷”、随减随收等相应制度规范,制定收回周转编制期限,依托区委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多种手段,对科学配置编制资源、周转编制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为事业编制银行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三是拓展应用场景,激发“新活力”。树牢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意识,在行政编制严重超编、参公编制覆盖不全的情形下,用活用好事业编制资源,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招才引凤”,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化解人员结构性问题。着力构建以事业编制银行为枢纽的编制流转,以区人才发展中心为核心的事业人才流转双循环机制理顺以编委会核定用编计划,区人才发展中心招录培养,事业单位轮岗交流,区人社局定岗分配,事业编制银行借贷编制的事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锦江事业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以中心任务、民生保障为重点的人员编制流入导向,确保编制资源用得其所。

三、工作展望:创新应用引领的深度变革

以事业编制银行为枢纽的编制循环模式,其编制流转方向可以从侧面反映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方向,反映区级各部门的职能轻重程度,反映事业人才招引培养成效,是机构编制部门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数据资源,做好、做优编制银行管理模式,将深度影响机构编制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的成效。

一是深化数据管理和分析研判。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设计周转编制专属模块,植入申请、受理、审核、发放、跟踪、评估流程,开发临期提示预警+到期自动收回功能,实现数据动态监测、预警实时提醒、效益综合分析,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综合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分析研判机制,通过量化指标为区委编委决策提供合理性建议。

二是深化应用拓展和试点推广积极向上报送试点经验,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事业编制银行模式的倡议,推动完善市区两级的事业编制“拆借”制度,争取编制资源“市属区用”,弥补“先天不足”。结合事业编制银行运转效果,稳慎拓展使用场景,适时探索将中小学、幼儿园、参公事业单位纳入管理范围的可行性全面盘活用好各类编制资源。

三是深化需求评估和效益评估。结合机构编制评估制度的落地落实,深化事业单位编制需求评估和使用效益评估,健全完善事业编制银行“预支”和编委会调整“双线并行”的事业编制管理机制,真正让事业编制流转到区委区政府迫切需要的地方、流转到民生服务保障的一线,不断提升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水平。(锦江区委编办 朱磊 供稿)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