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情况介绍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04-02   查看次数: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情况介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20005月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在此基础上,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既突出政府的性质是服务,又强调政府服务的方式要规范,目标就是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政府运行机制,实现政府职能和治理模式转变,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职能框架,使政务服务效率最高,企业投资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方式最规范,为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提供保障。

一、总体情况

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试点推进阶段。2001年底,市政府正式委托四川大学课题组设计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总体方案,2002年,在市工商局、公安局、市政公用局开展试点。

(二)全面推进阶段。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310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意见》,成立工作机构,在市政府各部门整体推进,在部分区(市)县试点推进。在此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05年,在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以及党群部门全面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

(三)全面深化阶段。2007年初,春城书记提出:规服建设无止境,望不断总结和深化。同年,成都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作为重要的保障制度,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计划经济就是审批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必须改革政府管理方式,其核心就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因此,我市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我市先后8次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目的就是要减少政府管制领域,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二是再造审批流程。针对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存在的审批环节过多、周期过长、申请材料多等问题,我们采取行政部门实际工作者、管理相对人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部门提出流程,专家和企业代表评判流程,推动部门再造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通过流程再造,压缩办理时限6665个工作日,取消了74个办事环节和件申报材料。三是推进并联审批。20074月,在企业注册登记类审批,探索建立许可预告、服务前移、一窗受理、内部运转、并行审批、限时办结、监控测评一窗式并联审批模式。无前置审批的企业注册登记,办理承诺时限从9个工作日减少到2个工作日,实际办理时限平均3.5个小时左右;有前置审批企业注册登记从54个工作日减少到7个工作日,审批办理时间平均缩短77%。四是推行审批集中。20078月,我市在52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级部门推行审批事项内部集中办理,将原由部门内多个机构负责的审批工作集中到一个处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处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进一步减少内部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二)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一是依法界定部门职责,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界定,同时规范执法主体、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行为。经过清理和界定后,向社会公布执法主体118个,行政执法依据1416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5602项。编印了《成都市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依据》,划定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做到照单执法、依法行政。二是规范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制定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明确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的权限、程序、责任,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三是建立合法性论证审查制度。凡是重大决策、重要的政策措施、重大事项都先由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论证,特别是可能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政策措施,未经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论证把关的,一律不得对外实施。四是规范收费行为。2003年以来,调整取消行政收费项目215项,目前保留191项。五是规范公务员行为。各部门都编制了职位职责说明书,对岗位的职位关系、职责范围、服务标准、办事时限进行了明确。同时推行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职位代理、外出公示等制度,切实规范公务员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此外,还对政府投资、特许经营权、房产类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对外签定合同、政府采购、预算等行为制定专项制度进行规范。

(三)实施组织再造,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一是整合部门职能,建立统筹城乡的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规划体制,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体制;撤销畜牧、兽医、农机等部门,建立大农业管理体制;撤销市政公用局、交通局,建立大部门的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九龙治水,建立城乡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合并林业、园林部门,建立城乡一体的林业园林管理体制;成立了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二是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乡镇党政办事机构减少205个,行政编制减少1028名,党政领导职数减少1133名,党政办事机构领导职数减少684名,乡镇事业单位减少1945个,事业编制减少10994名。 三是部分区(市)县的乡镇将各业务办公室集中到统一的大厅,推行开放式办公。

(四)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制定《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办法》、《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专家咨询论证办法》,初步形成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依法决策三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近900人的专家咨询库,一些具有决策职能、专业性强的部门都建立自己的专家咨询库。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各部门的重大工作都邀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都采取邀请市民参加听证、公示、讨论和网上咨询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公交车IC卡、100多项价格调整方案、¹0多项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进行了公开听证。同时,建立了决策责任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办法。

(五)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服务型政府必须是透明政府,我市把政务公开作为改进行政方式,强化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一是在2003年制定了《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采取例举的方式规定了政务公开的内容,明确了政务公开的程序,切实保护公民个人申请政务信息公开的权利。各部门根据该办法,细化措施,制定工作方案,通过政务公开栏、办事指南、网站、电视、报纸等渠道,公开了政务信息,推进了政务公开。二是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政府信息。三是开通成都面对面在线访谈、阳光政务服务热线,开展政务服务中心体验周等活动,建立了政府与市民的良性沟通机制。

(六)加强政务载体建设,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为了彻底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在各部门往返跑路的问题,²004年开始,我市全力推进一站式政务大厅建设工作。20042月,建成省市同址办公的政务服务中心,将46个部门的396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政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2007年,市政务中心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42563件,其中当场办结188596件,当场办结率达80%。同时,还建立了公安车辆办证、公安出入境办证、公安办证、社会保险、建设项目交易、房产交易、国土资源等七个分中心,基本实现了老百姓要办的事都能在大厅办理,建立起真正的政务超市2005 ¹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建立政务服务中心,315个乡镇(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2753个社区(村)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形成了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在加强政务载体建设同时,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大力推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节假日公共服务、事前告知服务、问题引导服务、亲民服务,推行工商咨询100和房管信息网上咨询问答等便民措施。推行前后台协同上下协同的网上审批模式,市农委、市工商局等20多个部门的90余个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协同审批。

(七)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制定完善政策措施,特别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2004年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镇镇通网络,投资7.5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投资17.8亿元建成重要电网输变电工程,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投入。200³年开始,市政府陆续投入10亿元,在全市所有的农村乡镇建立450所标准化学校,城乡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投入3亿多元实施乡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农民工、低保人员惠民药店和医疗服务网点,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两网覆盖面达100%。三是建立已征地农民、农民工、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了城乡满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就业工作责任制、就业实名管理制度,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105.9万人次,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7%,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促进充分就业体系,初步实现比较充分就业。五是对公务员津贴进行规范,实行规范、统一、透明的公务员津贴福利制度。

(八)强化效能监察,全力推进工作。一是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制定了《成都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成都市国家公务员行政效能投诉和告诫办法》,《成都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目前已有80多名公务员和23起行政不作为的行为因投诉受到查处。二是建立专门监督员制度。自2006年起,每年聘请了30名市民代表作为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监督员,加大对规服工作建设的督察力度。三是强化目标管理。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执行到位、全面落实。四是自觉接受社会评判。每年开展两次政府公共服务评价调查和投资软环境测评,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九)转变行政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政府工作的核心要素是人,观念决定行为,因此,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强化顾客导向、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全体公务员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举办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各类专题培训班,以学为导,深化认识。同时,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为契机,全市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培训。二是举办专题论坛。举办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论坛,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三是强化舆论宣传。通过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简报征文活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在电视台、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上开通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经验做法,曝光反面典型,营造良好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氛围,促进机关工作人员转变观念。

三、初步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改变了过去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政府全面履行职能,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加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二)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通过规范行政行为,政府行为更加规范,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审批不规范、多头执法、乱处罚等现象进一步减少,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办事环节进一步减少,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四川大学课题组一项调查表明:有97%的政府工作人员评价是对政府进行改革的有效举措,而不是形象工程 77.7%的企业认为通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 20054月,三百多万市民投票评选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项目以高票入选并名列第四。20055月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政府审批与管制指数指标中,成都得分0.986,排名全国第²位。2007年,我市投资软环境调查测评综合得分83.21分,比²00³年第一次测评时的76.2分,提高了7.01分,成都投资软环境测评5年来逐年提高,连上5个台阶。20072月,仲量联行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成都市成为目前中国内陆地区最热门的投资区域。

(四)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通过几年规服工作建设,公务员行政观念大为转变,增强了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顾客导向、以客为尊的市场化政务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

四、下一步推进的工作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管制、优化行政运行机制、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强化效能监察、转变行政观念、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为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提供保障。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继续清理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的审批项目,取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审批项目,取消自行设置的审批条件和环节,减少行政管制,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二是继续推进并联审批,方便群众办事,重点是推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优化投资环境。三是以减少办事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减少办事时限为核心,进一步实施流程再造,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规范前置服务和前置审查行为。对于依附于行政审批的前置审查和服务行为,该取消的取消,对不能取消的要进一步规范,该市场化的提高市场化程度,不能市场化的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同时把水、电、气等单位涉及办理前置服务的机构成建制进入政务中心办公,方便群众办事。五是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建立重点项目VIP式的绿色通道,建立上下协同的网上办公系统,扩大网上预审和网上审批的范围,对备案、年检等信息采集类事项,实行网上办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办事效率。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一是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工作。继续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目录制度和重要规范性文件备案公示审查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切实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合法性论证和审查制度。凡是政府的决策、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为。三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特别是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完善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推进执法信息公开,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处罚,确保行政处罚合法、合理。四是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对不作为行为,加大问责追究力度。五是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合理配置横向职责,减少部门间职能交叉重叠,科学划分同级政府及其工作机构的职能。二是合理划分垂直职责,理顺上下层级关系,下放审批事项和权限。三是理顺运行机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做到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四是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众。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五)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严格市场监管,加大监管力度,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严厉查纠违法行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强化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

(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特别是要整合四级政务服务网络资源,大力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联合服务、问需服务、亲民服务等服务方式,构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政府服务方式。

我市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学习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创特色。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