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积极探索突出特色 多方式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07-07   查看次数:

                         积极探索   突出特色

                    多方式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坚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建立健全惠及全域成都、公正公平、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体制和机制创新,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城乡均衡优化配置,对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市龙泉驿区、锦江区和郫县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

一、拓展政务服务功能,龙泉驿区统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龙泉驿区在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将拓展政务服务功能作为突破口,统筹建立了以区政务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等四项基础工作促进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其做法主要有四点:

一是率先在全市区(市)县中打造出集政务服务和市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将为法人服务和为自然人服务进行有效地结合,改变了政府对自然人服务不足的现状。

二是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全集中。该区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100%集中办理,同时还将公共资源交易和水、电、气、银行等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纳入中心,真正实现“只进一道门办结全部事”,方便了办事群众。

三是打造出覆盖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网络。在一个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上实现了办事项目的统一、标准的统一、流程的统一。

四是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市民活动提供了场所。通过开辟社会组织活动区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发展,通过设置市民呼叫中心、市民讲坛等,建立起表达民愿、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的平台,增强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政民互动。

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锦江区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社会化

锦江区的探索价值在于,通过培育社会组织,让其成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让政府能专心于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提高了各类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锦江区在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其做法主要有四点:

一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1)明确社会组织发展重点为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化体育类、慈善救济类、社区维权类等五类社会组织;(2)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出台了《锦江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3)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明确了民政部门的统筹监管与街道、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相结合。

二是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探索“孵化器”模式。依托市民服务中心,建立全区层面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引入专业孵化团队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全区公益性强、社会急需、运营规范的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全方位的孵化培育;(2)设立扶持专项资金。采取一次性开办扶持、“以奖代补”扶持和专项扶持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3)加强社工人才建设。抓好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储备,积极吸收和鼓励素质高、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类社会人才加入社会组织。

三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1)建立党建工作体系。明确社区党组织负有督促和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确保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2)健全监管评估办法。制定了《锦江区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锦江区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和《锦江区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3)强化服务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联系制度,主动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增强社会各界参与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信心。

四是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1)建立社区服务分类供给机制。制定了《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民主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逐步扩大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2)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制定印发了《锦江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指导目录》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定期发布政府购买服务的需求信息,引导动员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3)细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行项目民主征询、方案民主决策、过程民主监督、效果民主评议,充分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保障群众的监督权,促进社会组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整体设计深入推进,郫县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郫县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提出了以公共服务均等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关键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需求导向、财政保障,机制创新、制度保证,城乡统筹、服务均等的指导思想;确定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三位一体的改革路径。从²006年以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始改革试点至今,取得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的改革效果。其做法主要有五点: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供给能力。按照政府主导、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渠道多元化和供给方式多元化的理念,明确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以管理为主,坚持公共服务管理与产品生产主体分离,公共服务实行分类管理,服务机构和服务重心向下延伸。促使政府从注重行政管理为主向注重公共服务为主转变,从服务产品生产为主向服务监管为主转变,从政府单一服务主体向多元服务主体参与转变。

二是改革组织机构,创新服务体系。打破城乡界限,坚持体制内外衔接,积极构建以政府公共服务组织为主,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辅,以群众自我服务组织为基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服务体系。(1)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机构和人员、职能职责、信息资源、设施设备进行整合;(2)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对职能萎缩的事业单位全部撤销,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向市场,负责监管的事业单位予以强化;(3)创新村级服务体系,建立了公开公正、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服务机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管理机制,政府主导、多方投入、分类供给的投入机制,定期考核、社会评价、以质定酬的保障机制,基本实现了村级服务组织健全,投入保障有力,办事公开高效的目标。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增强服务效能。建立以电子政务为载体,全方位服务公众的信息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电子政务平台为依托,县镇村三级贯通,电子书屋、远程教育、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网上办公和与群众的互动交流。统一呼叫号码和服务专线,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四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公共服务产品生产引入市场机制,除特殊产品外,允许和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推行政府采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规范市场运行规则。

五是统筹城乡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城乡人才均衡发展,增强基层服务队伍活力,先后制定了以城乡均衡为目标的人才配置机制,以充实“一线”为导向的激励优惠措施,以服务结果为依据的绩效定酬办法,不断增强服务基层力量。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