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彭州市丹景山镇入选全省乡镇治理现代化试点,成为成都市3个试点乡镇之一。丹景山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深化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围绕“一体化”乡镇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积极开展探索,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有力遵循。
(一)一面旗帜引发展。镇党委通过充分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体系,花村街仅用半年时间实现从“最差街道”到“最美街道”的蜕变,“花村街治理模式”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为“2019年首届全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带动湔江老街、青白江渠等老旧街区改造提升,催生出村民自治的激情与活力。
(二)一个平台强统筹。加强智慧场景建设,依托彭州市智慧治理中心建设成果,整合“大联动·微治理”“综治中心”“民生服务中心”等平台,汇聚部门网络数据资源,建设镇级“智慧治理中心”,从而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三)一张网格聚合力。坚持系统谋划,推动政法、综治、综合执法、司法等部门力量下沉,将执法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交由镇街负责,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工作统一纳入网格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千条线拧成一根绳”,通过多网合一、条块联动的全要素社会治理机制,强化党建引领下的镇街基层治理能力。
(四)一套机制优服务。健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把问题解决、群众满意作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上下联动,探索建立部门与镇双向评价一套机制,实现基层有“呼叫”、部门有“响应”。(彭州市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新津区“四轮驱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