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泉驿区围绕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总体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动基层便民服务由“多门”变“一门”、“多窗”变“一窗”、“多头受理”变“一口受理”,构建“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镇”的便民利企服务新体系。
(一)统筹站点设置,服务布局网格化。在区级中心和片区分中心基础上,街镇统一设置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提档升级便民服务站点,基本形成“区中心+片区中心+镇街中心+村(社区)站”四维一体的便民服务机构和平台立体布局,实现全区10个街镇127个村(社区)全覆盖,便民服务网点进一步优化,“15分钟公共服务圈”逐步完善,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分别达68%、100%、50%、95%,咨询量、受理量分别达36万余人次、33万余项,同比上升30%、35%,按时办结率达100%。
(二)系统梳理完善,服务事项清单化。梳理街镇和村(社区)承担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建立“基础清单+自选清单”制度,基础清单主要包括街镇面向群众的教育卫生、民政社保等政务服务事项,自选清单由街镇根据本地企业特点、群众需求和资源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健全“街镇清单+村(社区)清单”制度,考虑街镇和村(社区)便民服务机构平台现实条件,完善街镇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村(社区)办理的便民服务事项和保留证明事项“三张清单”。完善“事项准入+动态调整”机制,审批服务事项清单一经确定,区级部门不得再随意将未经同意的事项下放街镇办理,确需新增的须按动态管理要求履行程序,对下沉下放事项给予相应的业务、人才、资金、专网端口等服务保障,开展培训15次、匹配经费200万元、下沉人员66名。
(三)统一规范要求,服务体系标准化。制定《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实施方案》,统一规范街镇便民服务中心标牌标识、硬件设施、服务事项、管理制度。坚持“两集中、两到位”,整合设立一窗式综合受理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标准运行模式,接件近5万件,让企业群众实现“只进一道门,办成所有事”。统一配置排号机、语音叫号系统、服务评价器,依托省一体化和天府蓉易办平台,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
(四)多元主体参与,服务方式专业化。坚持政府主导,在成都中法生态园政务服务中心、龙泉街道、大面街道设立企业开办服务窗口,今年新办理市场主体11400余家,服务属地群众约100万人。坚持社会参与,着眼解决基层承接事项能力不足、人手缺乏的困难,开展政府购买服务,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群众满意度上升15%。积极推行审批结果快递送达服务,实现邮政EMS快递进驻街镇便民服务中心,累计为16万名群众提供免费服务。(龙泉驿区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青羊区“三项举措”持续优化便民利企政务服务环境
【下一篇】: 郫都区深化基层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