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规范基层事权事项下放专项整治“前半篇”工作已初步完成,新都区聚焦“基层承接事项无限增长、行政职责无序延伸、属地责任无界扩展”等重点问题,着力“四个加强”,从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出真招、下重拳,在“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阶段聚焦问题“回头看”,力求从根本解决基层难点痛点,为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创造条件。
(一)加强机制建设,让清单内容“活起来”。一是明确清单主管部门,做好事前准入。明确由一个部门负责统筹管理镇街承接事项清单,完善事项准入机制,建立基层新增协助事项批准和备案制度,明确清单调整条件、办理程序、调整单位业务衔接和清单应用等,清单以外新增事项需基层承担的,一律由区委区政府审核把关,须明确协助内容、期限和经费保障措施等,保障清单具有持续的可操作性。二是建立跟踪评估投诉制度,做好事中监督。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再次全面梳理入库法律法规规章明确的由镇街基层行使的行政权力,会同相关部门和镇街,同步编制办事指南及流程图,进一步明晰镇街职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为基层依法履职提供“清单”保障。同时坚持双向协调原则,基层作为承接部门若对下放事权的存在疑问,可提请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讨论,明确事权内容、程序、主题责任,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有效防止各职能部门把“权力下放”异化为“职责下放”。三是建立动态监测退出机制,畅通事后出口。探索建立事权事项配置协调及反馈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动态评估,及时收集各承接镇街及村社意见,实时更新清单状态。针对近年来基层办理量少、承接意愿弱、技术要求高的事项,经专业评估后,考虑回归各职能部门,对基层办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承接意愿强的可以继续保留,切实形成事权事项“有序下放、有效承接、动态更新”的闭合回路和长效机制。
(二)加强放权赋能,让基层腰板“硬起来”。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健全保障实效。在实施“逆向考核”基础上研究制定“捆绑考核”机制,出台评价考核配套制度,如《行政服务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执法保障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明确区级部门下放事权,须对承接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及后续督导,当镇街、村社行使事权出现问题时,区级部门负连带责任,倒逼区级部门加强事权事项下放监督指导,推进工作真正落地落实。二是厘清权责边界,确保权责对等。全面厘清区级部门及镇街基层的权责边界,建立清晰明确的权力清单和“属地管理”清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需要多部门协同,但实际工作中难以清晰界定“属地”的事项,按照“一件事原则由一个部门牵头”的标准,明确牵头部门,再会同相关部门、镇街厘清职责边界,保障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着力破解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等问题。三是加强经费保障,提升治理能效。建立权责一致、事权与财权相配套的“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管理机制,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给与基层标准化、个性化专项经费及应急经费保障,重点解决镇街、村社基层一线可支配财力较少、各类资金统筹使用不够等问题,保证镇街及村社在承接事权事项时“有职、有权、有钱”。
(三)加强平台建设,让数据信息“跑起来”。一是建立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议由市网络理政办牵头,按照高效、便民、共享的原则,对各部门现有延伸到镇街、村社的各种信息平台以及应用小程序进行整合,统一建立规范的基层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基层事务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二是清理应用系统及终端。持续开展在镇街和村社设置的政务类应用系统和信息化服务终端清理评估,确需保留或新增的,报社治部门备案。未纳入协助事项清单或未经批准备案的事项,不得设置需要基层工作人员人工录入操作的系统和终端,不得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安装手机应用软件、关注微信公众号等。三是建立部门联动响应平台。探索“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建设,整合区级部门、镇街条块力量,构建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功能性平台,基层作为治理环节的第一发现者,具备平台“吹哨”权力,及时将发现问题对应配备到涉及部门,一旦需求发出,承担平台“报到”职责的部门应第一时间接收响应,及时处置基层问题,真正实现“吹哨报到”。
(四)加强减负松绑,把基层负担“降下来”。一是紧盯源头减量。严格落实精文减会应要求,严控会议数量、规模和时长,减少基层人员非必要会议,整治基层人员“陪会”等现象。取消基层承担的不合理工作任务,清理“过度留痕”,取消面向基层,特别是村社一级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建达标活动,取消社区不必要工作台账和不合理证明盖章事项等。二是统筹协调提质。将规范下放基层事权事项专项整治与社区减负提能增效工作、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统筹协调和沟通协作,将几项工作统筹推进、同步开展,避免基层重复开展梳理排查等工作。同时以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为契机,推进事权事项下放回头看,指导区级部门建立健全事项准入、动态调整、监督问责长效机制,探索从源头规范基层事权事项下放有效途径,实现专项整治试点和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同频共振、成效加成。三是明确源头规范。严格控制和规范以镇街、村社为对象的各种示范创建和评选评比活动,部门(单位)应按照归口管理原则对相关示范创建和评选评比活动进行评估清理,确需开展的,由市委组织部统筹。示范创建和评选评比应注重采取暗访随访、现场评价等方式进行,不得简单以网络投票数衡量群众参与情况和评价工作效果,禁止以工作任务形式要求镇街和村社组织参加各种投票评选活动。(新都区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温江区“三个聚焦”深入推进“三张清单”综合应用
【下一篇】: 成华区探索法治化精细化途径高质量推进事权事项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