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在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中,集成资源要素,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构建高效便捷、智慧精准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
一是聚焦“高效”,推行 “一枚印章”统筹办。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各镇(街道)统一刻制“审批服务专用章”,赋予该章在办理下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事项时,与市行政审批局和各镇(街道)行政公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利用区块链存证技术,打破部门条线分割和数据壁垒,实现部门之间数据互用互享,有效解决过去企业群众办事“跑断腿”“磨破嘴”,一纸证明盖多个公章方才生效的难题,“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道门、只盖一枚章”。
二是聚焦“便捷”,推行“主题服务”一次办。对群众高频办理事项进行细致梳理,推出35个“我要开馆子”“我要修房子”“我要办民宿”等“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服务套餐。编制《都江堰市“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手册》,通过流程再造减环节、合并删减减材料、提升效能减时限“三减”服务,利用自主研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实现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群众只填一张表、只交一套资料、只到一个窗口、仅跑一次。
三是聚焦“智慧”,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动传统线下审批服务向线下线上双轨转变,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开发“政务e站通”自主服务终端,群众可通过网上办事大厅、门户网站、“都能办”APP、微信等实现办事指南查询、网上办件查询、网上预约、网上申报等功能,目前累计实现1060个事项办事指南查询、114个许可事项全流程网上申报及证照自助打印“就近可办”,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是聚焦“精准”,推行“特色服务”分类办。针对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镇(街道)区域产业特点,将全市11个镇(街道)划分为旅游服务、工业园区、农业农村、城市居民四大特色服务类型,精准对接企业群众服务需求,实现便民服务从“有水喝到水好喝”的转变。青城山镇突出服务旅游定位,推进便民服务中心与游客中心共建共享,实现“休闲旅游”“办政事”两不误;蒲阳街道结合“区街合一”改革,推出金牌服务生和全程代办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幸福街道根据城市社区特点,建立1个中心+10个服务室+N个志愿者三级服务模式,为上班族开展“上门”“错时”“延时”服务;石羊镇立足农旅产业特点,通过高频事项集中办、主题套餐近快办、服务农业精准办、服务群众多点办、服务社区上门办、QQ微信随意办等“六办”多元服务,增强服务精准度。(都江堰市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武侯区推“三化”促“三能” 做好街道管理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
【下一篇】: 金堂县委编办“三道加法”提升基层治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