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龙泉驿区推进“四个一”管理机制改革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16   查看次数:

龙泉驿区坚持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聚焦基层减负增效、扩权赋能,持续推进“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管理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建强一支队伍,凝聚合力

围绕整合条线人员力量和队伍建设,努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一是整合充实执法工作力量。深入推进龙泉驿区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277在编在岗人员和协管员下沉划转9街镇。在洛带镇试点整合综治、非现执法、治违、渣土、城管等5支执法队伍的力量,构建一支一专多能的行政执法队伍二是扩容基层治理工作队伍。按照“网格定岗、岗位定责、责任定人”思路,深化“1+3+N”专群联动机制,整合多方人力资源,核定员额控数,高效组建一支由街镇主要领导牵头,驻村(社区)联系领导包片分队,各片区辅警、社区公岗人员、院落管家、单位内保等构成的千人规模基层治理工作者队伍。三是强化队伍建设管理。坚持“只减不增、职能整合”原则,全面清理部门招聘、街镇自聘、社区外聘等各类人员806人,精简冗余人员,缩减编外执法力量100余人。健全制度管理和考核标准体系,出台队伍人员能级管理、目标绩效考评办法和细则等制度文件,实施队伍提能轮训计划,逐步提升队伍实干赋能、高效协同能力。

二、织密一张网格,精细管理

坚持明确权责体系,整合网格布局,努力完善基层管理服务路径。一是推行“三张清单”管理。印发实施龙泉驿区街镇职责任务、公共服务、属地管理“三张清单”,初步编制起街镇依法履职的说明书”、基层便民服务的流程图”、厘清属地责任的分界线”,为区域网格划分、整合网格职责提供依据。二是优化区域网格布局。探索构建以街镇为总网格、社区为次网格、街区为网格片区、村(居)民小组为网格单元、楼栋单元为网格细胞的“五级基层治理综合网格”运行体系,全区构建综合网格800三是集成强化网格职责。将党的建设、城镇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信访维稳、社情民意收集等10余项工作内容纳入综合网格职责,建立统一划分、设置合理、全域覆盖的基层社会治理全科网格,有效化解区域内各类疑难杂症问题4000余个

三、优化一个平台,整合资源

坚持“双线融合”提档升级数字平台,努力实现信息数据整合。一是强化平台基础建设。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龙泉驿区持续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500万元开展“雪亮工程”,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探索“平安龙泉驿”智慧融合平台建设,初步拟定三维GIS数字孪生、智能AI赋能、人口态势感知等系统平台技术方案设计,拓展“雪亮工程”等视频资源和数据资源智慧应用。二是持续推动平台整合。在洛带镇试点,建设件处置应急联动处置智能AI赋能等系统平台,实现了“大联动·微治理”系统平台、“雪亮工程”监管平台、景区管理、数字城管等信息平台整合,健全“多元感知、智慧发现、村社吹哨、街镇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深化智慧场景应用。紧密对接“智慧蓉城”建设部署,创新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集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嵌入智慧社区服务功能,延伸平台应用末端,营造社区智慧应用场景,推动平台互动贯通,构建集监控、反馈、指挥、调度、处置、服务等功能高度集成、应用深度融合的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

四、健全一套机制,强化保障

坚持机制统筹引领,充分发挥协调督促作用,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在街镇层面成立“党建引领、双线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平台融合、协调联动、分级培训、应急响应和管理考核五大机制,全面构建起网格联建、治安联防、维稳联控、环境联治、应急联动的“五联”运行工作体系,共建立相关长效机制85个。二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组建街镇、社区、组、院落、社会志愿者等多级快速响应队伍135支,优化发现问题、上报问题、问题派单、协调联动、快速处置、问题反馈工作闭环,纾解民生诉求问题1233个、群众建议问题913个。三是优化服务保障机制。推进街镇赋能增效工作,拟定龙泉驿区落实镇(街道)“五项权力”实施细则,完善街镇逆向考评机制、“镇街呼叫、部门响应”联动机制,强化街镇综合管理、统筹协调、应急处置权和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龙泉驿区委编办 供稿)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