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我市四措并举优化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2-12   查看次数:

随着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大量外地人员子女就读成都的现实,全域成都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与有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的矛盾异常突出,区(市)县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的呼声十分强烈。针对这一现状,成都市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系统梳理问题症结,于近日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配置全市中小学校教师资源的指导意见》。《意见》打破编制只增不减、人员只进不出的传统管理模式,采取内部挖潜、优化配置、改革创新、规范管理四项举措,有效化解教育发展需求与有限教职工编制资源的矛盾。

一是抓专编专用,向“内部挖潜”要编制。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专项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意见》立足于在现有编制内挖掘潜力、激活存量,采取限期清退长期借调或抽调的教师、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中小学系统、清理规范“在编不在岗”人员等硬性措施腾出空编,全部保障专任教师补充用编,重点保障紧缺学段或学科教师需求用编,有效缓解专业人才不足与编制资源有限的矛盾。

二是抓统筹流动,向“优化配置”要编制。《意见》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为核心,在用人机制上采取教师“县管校用(聘)”的办法,提高现有教职工使用效率。重点探索县域内优质师资综合调配新模式,通过采取县域范围内名校领办、托管以及建立学区制等方式,促进一定区域内学校师资常态化流动、学科教师统筹调剂。在有条件的区(市)县探索试行“教师多点任教(走教)”模式,鼓励工作量不饱和、紧缺学科教师在同一区域内的多校任教,尤其村小教学点所需教师,可采取就近学校派员轮流执教、兼职任教。通过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在编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抓购买服务,向“改革创新”要编制。《意见》契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的要求,在用编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强调在教育领域探索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公民社会、市场领域力量参与教育教学,采取教学后勤需求项目购买方式、阶段性教师需求编外聘用方式以及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等三种方式,置换出编制空间保障重点、关键教学岗位。

四是抓考核督查,向“规范管理”要编制。为畅通教师出口,《意见》指出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完善考核退出机制建设,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具体考评体系,对不适应教学岗位要求的教师实施离岗培训,培训后仍不能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的依法调整出教师队伍。同时,提出加强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督查,适时对教职工编制的资源配置、使用情况、效率等方面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作为机构编制调整的依据。通过考核督查来促进编制的有效使用。

《意见》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控总量、激活存量、提高效率找到一条有效途径。(事编处 供稿)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