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编制总量控制与刚性需求矛盾,发挥存量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更好保障全县中心大局工作开展,蒲江县加大编制资源统筹力度,创新编制管理方式,通过盘活存量,统筹事业单位空置编制建立动态编制周转池,在事业单位实施“零空编”运行,与组织、人社等部门形成联动,强化实名制系统编制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维护,切实用好用活有限的编制存量资源,有效保障了民生和重点领域用编,提高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一)建立编制周转池统筹空置编制,盘活编制存量。制定出台《蒲江县事业单位编制动态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在事业编制可用总量内,统筹各单位空置编制,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坚持“编随人走、进人增编、出人减编”原则,及时收回退休、辞职、死亡等自然减员腾出的空编,纳入“周转池”,实现部门“零空编”运行。通过及时有序调整编制,最大限度发挥存量编制的资源效益,为全县中心工作、重点领域、重大产业、重点项目、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用编需求提供了基本保障,实现编制管理“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二)建立联合评估机制严格用编审核,把好论证评估关。“周转池”编制的使用,由用编单位提出申请,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评估小组,通过现场调研和综合考察该行政机关及其下属事业机构工作运行情况、当年和次年自然减员情况、编外人员使用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形成评估报告,作为“周转池”编制能否使用和使用多少的主要依据,提交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自今年5月该办法实施以来,经充分评估论证,已有10名动态编制用于经济和住建等部门,充分保障了重点领域用编需求。
(三)建立编制调整台账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同步精准把握编制现状。制定印发《中共蒲江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事业单位编制动态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细化明确未纳入编制动态管理和纳入编制动态管理的单位用编流程。以实名制系统数据为基础,建立以基本编制数、动态编制使用数、需消化的超编数等内容为主的“周转池”编制使用台账档案共47份,精确掌握“周转池”编制使用情况,及时向进人单位出具动态编制调整函,确保“周转池”编制使用来源清楚、去向可溯、严谨规范,编制资源布局实时可查可控。(蒲江县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彭州市四举措优化教师编制管理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篇】: 金堂县委编办“三个着力”服务保障防汛抗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