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设置首页 | 收藏添加

成华区健全三级市民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10-26   查看次数:

围绕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核心理念,成华区进一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搭建集“为民服务的基地、提升素质的学校、展示才华的平台、休闲娱乐的港湾”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市民服务平台,为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提供动力支撑。
    一、明确工作目标,积极稳步推进
    全区范围内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方式开展工作。2011年,成华区率先在二仙桥、青龙、保和、府青路等4个街道启动市民中心建设,在新鸿路街道新鸿社区、龙潭街道秀林集中居住区等12个社区启动市民中心建设,实现全区30%的街道、10%的社区建成市民中心示范点;2012年,启动成华区市民中心建设,并在50%的街道和社区完成市民中心建设;2013年完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市民中心体系,建设覆盖面达100%。
    二、制定建设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设施标准化。运用VI视觉识别系统,统一三级市民中心标识标牌。服务窗口实行集中开放式办公和柜台式服务。公开办事指南、服务承诺,公示投诉电话,设置意见箱。规范设置政府信息查询点,提供政府信息、社区信息自助查询,提升服务形象。二是流程标准化。着眼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明确街道64项服务事项、社区51项服务事项,印制标准化的办事流程图,规范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三是管理规范化。街道市民中心坚持服务事项“应下必下、应尽必进”,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规范服务行为。社区以市民中心为统领,建立“中心、站、室”三级管理体系,实现职能职责、规章制度、服务设施、运行管理规范化,提升服务水平。
    三、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
    区市民中心是政务服务中心的拓展和延伸,集办事服务、政民互动和信息资讯服务于一体;街道市民中心承上启下,强化综合服务、管理、指导职能;社区市民中心依托区、街公共资源和辖区自有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产品。三级市民中心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在开展医保社保、民政救助等基本服务和信息咨询查询的同时,提供养老、文化、助残、生育、教育等公共服务,开设市民讲堂、艺术画廊,开展少年之家、心理咨询等特色服务,搭建“为民服务的基地、提升素质的学校、展示才华的平台和休闲娱乐的港湾。”
    四、优化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 
    一是培育社会组织,力促公共资源最大化。新鸿社区市民中心、府青街道市民中心引入和培育“成都福寿源长者之家”、“6+1家长学校”、“430学生乐园”和“543社工中心”等社会组织,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文化科技、社区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素质、维护群众权益的公共服务。建立对社会组织的资助、考评、激励机制,探索了政府监管、公众监督与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新路子。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力促公共服务最优化。龙潭街道秀林集中居住区打破原有社区建制界限,探索“1+6”基层治理新模式,以集中居住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管委会、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为群众自治平台,集体经济组织、物管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市民中心提供公共服务,创新了城乡社区治理新机制。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办事水平。街道、社区市民中心推行“一窗式”服务新模式,打破传统政务服务纵向条状管理结构,建立横向综合管理机制,实现服务一窗多能,提升基层办事能力。
 

图片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