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成都市继续召开2020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和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各区(市)县编办主任、市委编办机关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在市委和市委编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领导体制调整和归口管理要求,围绕服务中心大局,忠诚履行职责,积极开拓进取,推动改革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持续巩固深化市县机构改革成果,统筹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了市县机构职能体系的系统性重塑;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完善东部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体制支撑;三是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探索机构编制职能运行评估和“事重增编、事去减编”的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领导体制调整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定位,更加自觉地在党管干部资源和机构编制资源的大前提下谋划推动工作,努力把调整后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要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使命,加快构建与城市现代治理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努力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和经济工作方式转变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服务重大战略实施中实现机构编制工作新作为。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着力强化各项改革试点和政策措施的系统集成、有机衔接,以体制机制的“突围”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破冰”。要准确把握科学管理规律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路径,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法治的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
会议要求,2020年要以“三重”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大局和重大战略实施,着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和优化机构编制管理,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工作在城市发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加强对涉改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和改革后部门履职情况的跟踪问效,全面理清职责关系,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等领域配套改革,不断优化完善机构职能体系。二是深化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局区合一”等管理模式,健全扁平高效运行机制,实施机构评估激励,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推动产业功能区组织体系更加成熟定型。三是创新乡镇(街道)现代治理体制,推进镇街职能转变,完善基层组织架构,探索“镇区合一”管理体制,推动基层管理体制更加简约高效。四是强化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围绕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深入开展体制机制研究并及时提出有效建议,推动完善省委“一干多支”战略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完善东部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效助力。五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争取中央编办改革试点,深化“两转一去”“两自一包”法人治理改革,探索建立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政事权限清单、章程管理制度,加强民生领域事业编制保障,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提升。六是管住管好用活执政资源,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定化、标准化、信息化,统筹用好各类编制资源,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强化机构编制服务保障。七是全面加强新时代机构编制队伍建设,树立“大组工”思维,全面对标创新提能,着力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新时代机构编制队伍。
会议还从提升认识站位、围绕服务中心大局、用好“三重”工作法和突出创新提能等方面提出了抓工作落实的具体要求。(政策法规处 综合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