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省委编办副主任简旭东带队赴我市调研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淮州新城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敬斌,市委编办副主任谭英华,金堂县委书记、淮州新城党工委书记辜学斌,金堂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军陪同调研。
简旭东一行听取了市委编办、金堂县委关于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淮州新城总体规划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实地调研淮州新城沱江发展轴、杨溪谷湿地公园规划发展情况,走访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
简旭东指出,成都市按照省委决策部署,通盘考虑、统筹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围绕产业功能区顺向调整乡镇(街道)布局,形成了产业功能区、城市街道、特色镇三种组织形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了发展红利,既适应了特大城市基层发展治理的特殊需要,也体现了主干城市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率先突破的担当。
简旭东强调,淮州新城是成都东进的主战场,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淮州新城坚持“人城产”营城逻辑,在组织架构、编制保障、城市营运等方面全面创新,激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全省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值得肯定和推广。
简旭东要求,一要聚焦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下半篇文章。要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机构职能体系,加快制定乡镇(街道)“三定”规定和权责清单,理顺乡镇(街道)与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要进一步深化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与乡镇(街道)机关融合新机制,探索构建扁平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要协同做好村(社区)调整改革,解决好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二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园区体制机制。要坚持去行政化导向,优化产业园区机构设置方式,探索法定机构等新型公共机构方式,打破传统行政体制弊端,切实解决“政府做不好、社会做不了”的问题。要坚持以发展业绩论英雄,发挥机构编制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要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强化机构编制保障。要着眼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合理调配机构编制资源,加强重要民生领域机构编制保障力度。要创新人员编制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周转池等行之有效的创新机制,破解“无编可用”和“有编无用”的矛盾。要创新用人机制,支持开展员额管理改革,最大化提升编制资源的使用效能。(体改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