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以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通过优化“五个机制”,协同推进产业功能区与镇(街道)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区域经济地理。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限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格局,遵循禀赋相近、产业连片、规模均衡的原则,优化“特色镇+产业园区”城乡空间布局,在天府农博园区域范围内打造农博、文博、渔博三个特色小镇,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打造岷江创新城,在梨花溪文化旅游区内打造花韵、休闲两个特色小镇,实现产业功能区和镇(街道)融合发展。
(二)优化组织领导体制。功能区属地镇(街道)党委书记兼任功能区党工委委员,各镇(街道)明确一名领导和一个科室专门负责联系和处理产业功能区事务。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功能区召集,不定期组织职能部门、镇(街道)、国有平台公司会商会办,精准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重大项目、重要事项有序推进。
(三)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坚持产业功能区与镇(街道)两线并进、有统有分、良性互动。一是明晰功能区与镇(街道)职责分工,功能区主要负责经济发展,牵头开展招商引资、项目促建、企业服务等经济事务;属地镇(街道)主责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安全稳定等。二是强化功能区的统筹作用,功能区统筹区域内产业发展、资源配置,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对以政府投资项目、农用地流转、存量资源盘活等进行前置审查把关。三是推动镇(街道)融入功能区建设,镇(街道)协助功能区做好项目选址、拆迁安置、企业服务等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对功能区内重大工作、重要决策、重点民生事项享有建议权,确保基层群众呼声通过镇(街道)在功能区规划建设中得到回应。
(四)优化经济运营机制。在功能区指导支持下推动“投资公司+合作社”“互联网+共享农庄”等乡村复兴模式创新;通过合作、入股、交易等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集体资产和人力资源,使老百姓成为功能区发展的“局内人”“受益人”。
(五)优化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创新主动服务机制高质量推进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将下沉服务功能区建设发展纳入县一级目标管理,对功能区“三重”工作单列目标任务,实行功能区与镇(街道)捆绑考核,确保产业功能区和镇(街道)协同高效完成目标任务。(新津县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金堂县“四向发力”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