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着眼优化产业功能区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构建多方联动、企业满意的“功能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努力提升产业功能区履职能力和服务质效。2020年,入榜中国西部百强县第55位,“吹哨报到”相关工作获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文体智能装备产业功能区被成都市政府评为全市投资与重大项目推进先进单位。
(一)聚焦强权赋能,明确“吹哨报到”范围。一是建立健全“三定规定+职责清单”职能体系。研究制定产业功能区建设职责任务清单,分类明确了26个职能部门、功能区管理机构、镇(街道)共132项职责任务,同步制定印发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三定”规定、相关镇(街道)“三定”规定等,为“吹哨报到”机制建立完善提供基本遵循。二是着力强化产业功能区领导作用。聚焦要素保障、人才支持、金融服务、政策扶持、审批执法等重点领域,赋予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对职能部门的“吹哨”职责,提升产业功能区对辖区内重点事项的统筹协调权。同时赋予产业功能区逆向考核权,倒逼职能部门提升靠前服务水平,形成高效合力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设立产业功能区审批服务分中心,梳理印发下沉产业功能区政务服务事项共140项,进一步强化产业功能区“吹哨权”,推动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
(二)聚焦体制建设,健全快速响应机制。一是建立“吹哨”“应哨”长效联系机制。坚持职能部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全面落实“分管领导+服务专员”的“应哨人”制度,有力承接产业功能区“吹哨”任务,并由产业功能区定期对“服务专员”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哨响人到”,有效提升部门服务产业功能区水平。二是优化协同工作推进机制。聚焦企业和市场需求,利用区划调整契机,形成以产业功能区为主导,国有公司、镇(街道)、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功能区负责统一管理区域内招商引资、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土地、公共服务等工作统筹,国有公司负责功能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镇(街道)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安全稳定等,各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紧密配合,逐步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三是完善产业功能区联席会议制度。各产业功能区分别建立由县分管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及时落实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决策部署,研究解决产业功能区项目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聚焦对企服务,增强产业功能区服务质效。一是及时响应服务。畅通“吹哨协作函”流转,职能部门接到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发出的“吹哨协作函”后,建立工作台账、积极响应,按照具体工作事项及办理时限及时办结,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目前,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已通过向部门发送“吹哨协作函”及时解决项目报批选址、区域弱电迁改等事项50余件。二是创新上门服务。定期开展“产业功能区讲堂”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5G应用、企业安全生产、自救急救、民法典解读等热门内容的培训。截止目前共举办“产业功能区讲堂”94期,累计走进功能区内企业70余家,参与培训员工4000余名,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主动服务。推动各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动服务市场主体,对于重大项目,专门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做好全程引导、代办、联审等服务,推动招商引资项目“一次跑、网上跑”,加快项目落地开工。2020年,新引进国内500强企业1家、行业领先企业10家、签约重大项目35个,实施项目新开工60个、续建79个,完成投资226亿元。(大邑县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法定机构揭牌
【下一篇】: 双流区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专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