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关于做好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系列部署及成都市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的要求,成都高新区持续完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区中心—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室”三级联动机制,确立了涉企事项在区级中心集中办理、涉及个人事项及部分企业事项在街道、社区集中办理的职责分工,通过全力推进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以下简称“三化”),全面推行街道“全综合服务窗口”改革、打造基层“掌上办”平台,全面实现“线上一张网”、“线下一扇窗”,企业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一)完善体系建设,推进服务“就近办”
一是健全街道工作机构,各街道设立政务服务办公室,大厅工作人员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办公室统一管理。二是研究制定《成都高新区基层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试行)》《成都高新区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标准》《成都高新区基层政务服务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等标准文件,确保基层便民服务标准统一、服务统一、事项统一。三是建立街道、社区政务服务机构统一的VI(导视)系统,规范统一各街道、各社区政务服务机构门牌、窗口吊牌,大厅导示系统等标识标牌,配备相应便民设施设备。
(二)提升规范化水平,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量化考核。印发《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办法》、《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建立基层政务服务综合排名,将服务规范化要求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二是扎实开展规范化培训。在全区范围开展“政务服务效能大提升”活动,建立“以老带新”、“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激励机制,如桂溪街道推广的“活水计划”,推动窗口人员轮岗交流,调动人员积极性。三是构建多维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全区各街道服务窗口效能监察全覆盖,升级“好差评”系统,对接省一体化平台,做到区级、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窗口评价全覆盖。四是开展政务服务机构第三方调研测评,按照统一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评分,提升各级大厅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建设水平。
(三)聚焦改革创新,推出多项便利化举措
一是进一步推动审批事项委托下放,涉及127项法人、个人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委托至各街道受理办理。在全市率先将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等审批业务委托至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办理,实现群众“企业注册登记不出街道”。二是进一步推动“一件事”办事服务,经过事项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形成“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反馈、一窗出件、一号服务、一键评价”的办理模式,推出“我要开理发店”、“我要开餐馆”等25件“一件事”服务,实现全流程一站式办结。三是推进“全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全面梳理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事项,完善授权委托办理机制。在街道、社区的各综合窗口均可办理本大厅所有事项,解决大厅窗口忙闲不均等问题,覆盖社保医保、企业注册登记、卫生民政、就业养老、城管服务、食药许可近200项事项。四是率先推出全域导航导办系统,群众通过“高新服务”微信端登录平台选择所办事项后,平台会根据当前地理位置、服务点位忙闲数据和交通拥堵情况三项指标,智能形成推荐列表引导办事,并提供预约服务。五是推动政务服务进楼宇、进园区、进社区,率先打造西南首个AI智能综合窗口,上线6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助推“审批不见面”,受到央视新闻专题报道。
截至目前,高新区共建成街道级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大厅15个,社区便民服务室66个,打造44个智能自助政务服务点位(覆盖20个重点楼宇、24个社区园区)。2021年,全年街道、社区办件量为105万件。(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供稿)
【上一篇】: 青羊区着力便民服务“三化”建设 不断健全街道社区服务体系
【下一篇】: 龙泉驿区推进“四个一”管理机制改革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