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侯区围绕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着力构建以政府主导与多方共建相结合、科学规划与体制创新相结合、资源统筹与服务优化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了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创新管理体制,明确划分权责。为理顺区、街道、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武侯区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成立了武侯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全区社区卫生中心,构建“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级服务体系,并对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进一步理顺了权责关系,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街道搭台、部门主管、社会参与”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二)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服务网络。一是统筹规划设置医疗卫生机构。为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城乡全覆盖,按照地域范围、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区位交通条件,统筹规划设置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服务站。二是统筹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为增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实力,将区第一、第六人民医院和武侯机投医院整体划转到望江路、红牌楼和机投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是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为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保障,制定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与服务人口、辖区范围、服务半径相适应的编制配备标准,并根据实际需要保障中医、康复等特色服务项目的人员编制。截止目前,武侯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全区社区卫生机构编制控制数由534名增加至650名,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均衡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成了“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三)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将医务人员收入与业务收入脱钩,卫生服务中心收入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补足,结余部分,政府统一调控。二是完善药品配送机制。为有效杜绝“以药养医”等现象,引导社区使用质优价廉的常用药品,建立完善了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政府补差的药品配送制度。三是完善医疗救助机制。为提高医疗救助服务水平,研究出台了《武侯区城镇“孤老”和“五保”人员医疗救助服务实施办法》等措施,建立了社保、民政、卫生、街道相互衔接的医疗救助工作体系。四是创新服务方式。为不断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城乡居民共享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探索建立了“家庭医生”、电子档案、双向转诊、社区首诊制等多项特色医疗服务和管理方式。
【上一篇】: 武侯区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下一篇】: 力推五项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