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金堂县淮口镇等14个重点镇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金堂县综合淮口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镇域内“一镇两园”(成阿工业园、金堂工业园)的具体实际,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等重点内容统筹分步推进改革。
(一)统筹分步推进改革。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明确改革试点工作由县委编办具体牵头、其他相关部门按任务分工分头负责,做到了组织领导有力,责任分工明确。研究制定了《淮口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下放淮口镇部分县级行政管理权限实施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确立了“镇园合作、产城互动,打造两化互动发展的新型产业化城市”的改革目标和“四步走”的改革实施步骤:第一步,对行政权力进行逐条清理,建立运行机制;第二步,统一实施权力下放,开展业务培训;第三步,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提升管理和服务成效;第四步,总结改革经验,优化改革措施,逐步在其他镇推广。
(二)积极加强权力下放。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先建机制后放权的基本思路和事权、财权、人权配套下放的原则,由县委编办会同县法制办和相关部门对行政权力逐条进行清理规范。将行政权力分为8类,逐条明确实施主体、权力依据、收费和处罚标准、受理条件、办理地点、监督渠道,并制作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由县委编办统一组织13个县级部门与淮口镇签订了行政权力下放委托书,共计下放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660余项。对权力下放部门与淮口镇的权责关系、职责边界作了明确划分,固化执法和审批要件及自由裁量权,确保权、责、利一致和权力下放后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三)努力创新社会管理。金堂县委编办会同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淮口镇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产城互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各类基层社会组织建设,重点将该镇团结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经验向18个安置小区和1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推广,积极加强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会议、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工业园区企业党群组织建设以及社工队伍建设,统筹推动“镇-园-村(社区)-企”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矛盾调解机制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了“镇-园、镇-企、镇-村(社区)”三环联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县-镇-园-村(社区)”协作管理运行机制和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为镇域范围内2个工业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产城互动发展。
(四)着力强化公共服务。淮口镇以构建“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和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为目标,大力加强公共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加强镇服务平台建设,以服务产业发展和服务民生为重点,建立了与县政务中心同流程、同标准的淮口镇公共服务中心,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将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镇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并建立了首问负责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评议制和办结公告制等行政责任制度,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积极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机构建设,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化设置和标准化建设,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司法援助、就业和社保、计划生育等综合便民服务;三是积极加强服务工业园区机制建设,建立了镇政府与2个工业园区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并在镇公共服务中心大厅设立专门的园区窗口、在园区设置代办点,统一为工业园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平台、三级联动、辐射区域”(即以淮口镇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县、镇、村三级联动,辐射周边乡镇)的公共服务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金堂县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彭州市“九化联动”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下一篇】: 我市设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