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金堂县委编办以制度建设、数据管理、档案建设、信息联动为重点,加强标准规范建设,优化工作流程机制,不断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
(一)科学管理,制度建设体系化。一是构建规范化内部管理体系。全面查找涉及全办职责履行、权力行使、机关运转等方面的薄弱环节,纠建并举,新增、修订内部规章制度40余项,形成新版《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并正式印发实施。二是打造标准化业务制度体系。紧紧围绕“接件立项—分类办理—跟踪督办—立卷归档”4个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编辑印发《业务工作手册》,明确业务工作制度及示范样本20余项,并建立“科室+部门”对口联系服务机制,以制度约束实现业务活动的全流程管控。三是建立健全部门协同配合机制。以金堂县机构编制人事信息化网络平台为纽带,有机链接机构编制、干部任免、人员进出、经费预算等审批流程,畅通与纪委监委、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渠道,探索推动形成共享互通联管联控的工作格局。
(二)精准采集,数据管理标准化。一是建立标准化指标体系。整合各科、局、中心独立使用的数据指标、口径,规范9项指标类别和30余项指标选项的统一表述,有效打破“口径多、指标杂”的数据壁垒。二是建立标准化台账体系。整合机构、编制、职数等10余项基础数据,建立统一台账,并同步配套印发《数据联动流程规范》,明确标准格式、填写要求、责任分工,有效打破“共享难、协同难”的信息壁垒。三是建立标准化采集机制。编制数据采集责任清单,明确人员责任分工、采集标准、审核维护、储存应用等20余条重点工作内容,建成将部门机构编制核定、实配领导干部、实有人员情况一一匹配的数据采集机制,有效实现数据管理由各自运营向有机组合的转变。
(三)定向匹配,档案建设电子化。一是纸质档案“全面起底”。以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为契机,定制党政机构、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镇(街道)等部门专档90余卷,清单式铺排各部门机构沿革、编制职数等要件1600余件。二是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轨运行”。建立部门机构编制电子档案库,采取“即办即录、纸电同步”的方式,对新增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确保档案查询及时准确。三是探索建设智能化档案库。优化金堂县机构编制人事信息化网络平台指标,逐步探索数据、依据“一键式”生成机制,为录入可追溯档案留足接口,实现档案由纸质、分散向电子、集中转变。
(四)动态调整,信息联动常态化。一是内部信息联动管理。串联台账管理、业务办理、平台更新、档案更新4个关键环节,明确各科室人员分工,实现各节点同步运转。二是部门信息主动报送。对各部门关于金堂县机构编制人事信息化网络平台维护、领导干部实配变动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暂停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以制度推动“编办+部门”信息联动维护同步。三是使用信息联动更新。建立基础数据月刊制度,于每月初更新1次台账,固化1次当前数据和前一月机构编制变动情况,形成《机构编制数据手册》,全面掌握机构编制总体情况及每月变化,为更好地统筹编制资源、服务大局中心提供重要参考。(金堂县委编办 供稿)
【上一篇】: 大邑县召开2020年第1次编委会
【下一篇】: 新津县“三个更加”凸显实名制管理新平台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