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产业功能区建设以来,成都高新区围绕以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组织经济发展工作,构建了专业、协同、高效的组织架构,通过“三项举措”,持续完善产业功能区建设协作与保障服务机制。
(一)搭建突出主责主业的组织架构。在设立电子信息、生物、新经济产业局之外,明确了“发展规划局牵头抓总、功能区专注发展、经济运行局收尾调度”的统筹推进体制,电子信息、生物、新经济产业局与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管理办公室实行“局区合一”,聚焦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产业规划、企业培育、企业服务、产业政策研究和产业功能区整体推进等工作,全面保障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
(二)完善统分结合的协同推进机制。逐步理顺投资、促建和企业服务等方面的条块关系,国际合作投服局牵头搭建全区投资促进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功能区招商项目统一调度;发展规划局牵头搭建全区重点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经济运行局牵头搭建全区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统一办理。
(三)形成向功能区倾斜的保障体系。在人力资源方面,2017年以来产业功能区员额控制数较成立之初增长65%,将高校招聘的优秀研究生、选调生、考核招聘引进的正编干部优先分配到产业功能区工作;在目标管理方面,赋予产业功能区逆向考核权,占职能部门目标考核比重4%,进一步提升产业功能区“吹哨报到”统筹调度力度;在政务服务方面,各产业功能区均设有政务服务大厅,制定产业功能区政府服务清单,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高新党群工作部 供稿)
【上一篇】: 崇州市探索实施“区镇合一”不断激发产业功能区发展新活力